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0月, 2008的文章

藝術上的「自然」轉變——以風景畫為主(2)

圖片
提昇自然——與上天交心 自達文西之後,雖然藝術家持續關注著自然,但在當時浪漫主義的興盛下,畫家個人性提升到一種程度,其觀察角度漸漸帶有某種浪漫情懷,將風景畫賦予了個人宗教化的情愫。藝術家面對具有生命力的大地,以一種特殊情感去描繪山谷、岩壁、湖泊、沼澤、平原和花草植物等事物,將浪漫主義的自我表達、呼籲和投射深入於畫面裡,這段期間以菲特烈 (C. D. Friedrich, 1774~1840) 、泰納 (J.M.W. Turner, 1775~1851) 與康斯塔伯 (John Constable, 1776~1837) 等人最為明顯,他們代表著畫家描繪人與自然的相對狀態,其手法已經從「古典寫實」轉往「浪漫寫照」,不單純呈現、重組自然,而是構成理想性的風景、尋覓失去的世界,寄託濃厚的慰藉與舒懷。 菲特列,《海邊僧侶》(The Monk on the Seashore, 1808~10) 身為德國的風景畫家,菲特烈生活及思考像位隱士般,默默地觀察這個世界,也因為平時對自然的觀察,使得他在創作時不太作草圖,並擅長將這些各自獨立的素材構成一幅畫。自然、風景對於菲特烈來說,似乎比任何事物都來的重要,投入於風景畫的創作起因於他重新發現「故鄉風景」,對故鄉的思情讓他找到創作泉源,創作上遇到瓶頸也因為「海岸風景的接觸」而再次活絡,可見他個人生命與自然風景無法脫離開來。在風景畫的領域來講,菲特烈提出嶄新的視野為:他運用廣大夜間與孤獨之景去傳達個人體驗,將畫面重心置於近景,使遠景與之相對,進而讓人物成為附屬角色,以便呈現空間的曠遠與寂寥(圖二為例)。整體說來,其手法富有古典寫實的養分,「強調明銳的輪廓、精確的線條、嚴謹的結構,總不忘垂直與水平的對比」 ,卻不以為滿足,將創作朝主觀與情緒化的路徑邁進,讓他的作品深具宗教信仰的暗示以及嚮往自由的精神,「似乎在呼喚一種新的宗教啟示,無論是描畫海上的風暴、孤獨的沈思者還是廢棄的建築,他都試圖用一種向上生長的構圖,來提示個人信仰建立的必要性,他眼中的自然也因此有了宗教聖像學的意義。和傳統宗教繪畫透過故事來教化不同,他用半俯視的角度來呼籲個人直接面對至高的超驗性。」 故可以說菲特烈的風景畫不僅注視一般的生活場景,更要尋求一種讓他可以與上天交心、超越一般經驗的感受。 泰納,《奴隸船》(Slave Ship, 1840) 泰納與菲特烈相同,風景畫上承寫

藝術上的「自然」轉變——以風景畫為主(1)

圖片
達文西,《聖瑪利亞.德拉尼夫的風景》(Landscape drawing for Santa Maria Della Neve, 1473) 過去風景繪畫題材不免打繞於人、人造物與自然環境此三者關連的範圍裡,畫家藉由紙筆畫材等媒介,傳達自我觀看的視覺角度。在照相機未發明之前,速寫、水彩、版畫與油畫成為純藝術裡頭傳遞圖像主要的模式與材質;到了二十世紀,照相攝影漸漸成為一門藝術,直接反推到純藝術的領域,引發複合媒材的應用,繪畫也只不過是複合性作品的元素或過程之一;更有極端以相機鏡頭的觀看角度而成的「照相寫實主義」(Photographic Art) ;過了二十世紀,電腦成為生活必需品,連藝術也不免數位化,電繪、動畫成為繪畫轉變迄今最新的表現形式。回歸到自身,仍以壓克力的材質、徒手繪畫的做法來創作,有何堅持?或許從美術史某些畫家的經驗與論點裡,我能找出不變的訴求來正反佐證、當作依據。其次將自我創作歸諸於風景畫的脈絡裡,也是認為自己描繪的對象包含生活中的人、人造物與自然環境,得運用主觀思緒構成的一種風景畫。 從繪畫早期的發展來看,畫家觀看以「裸視」,雙眼看見某物的模樣即將此畫下來,連風景畫也不例外,只不過風景畫更不受重視。因為繪畫起源於宗教,其描繪宗教的題材多以自然為背景,說明了有人與人造物(主體),多會與自然環境(客體)做一個配置,但風景畫位居客體,直至題材增多、增廣隨之細分後,才有風景畫的出現。 觀察自然——只對眼睛看得到的感興趣 早期有關風景畫的論點裡,以達文西 (Leonardo da Vinci, 1452—1519) 提出的「觀察自然」最為重要,「風景不只是人物的背景幕,他是以人類所處的整個環境還觀察人,而人類又是大自然中無法分割的一部份」 。達文西所處的文藝復興初期,因為人文主義抬頭,人們觀察世界不再單純以「感官」作為唯一依據,而是運用科學的角度,理性地研究各種事物的本末面貌。當然連繪畫也不例外,達文西身為畫家,將自身置於感知現場,又像是個學者理性地觀看,「對大自然的直接觀察,採取以事實為基礎的眼光」 ,結合透視學、光影學與人體解剖學等知識,忠實反映自然萬物的形態,得出見解後再去創作,進一步與豐富想像結合,創造出自然中沒有的形象。以風景畫來講,達文西認為畫中最主要的元素是「光」,畫家面對自然作畫,先須觀察空氣、光線、晨曦、暮色、雲、水氣、霧氣、雨及雷雨等風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