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上的「自然」轉變——以風景畫為主(1)


達文西,《聖瑪利亞.德拉尼夫的風景》(Landscape drawing for Santa Maria Della Neve, 1473)

過去風景繪畫題材不免打繞於人、人造物與自然環境此三者關連的範圍裡,畫家藉由紙筆畫材等媒介,傳達自我觀看的視覺角度。在照相機未發明之前,速寫、水彩、版畫與油畫成為純藝術裡頭傳遞圖像主要的模式與材質;到了二十世紀,照相攝影漸漸成為一門藝術,直接反推到純藝術的領域,引發複合媒材的應用,繪畫也只不過是複合性作品的元素或過程之一;更有極端以相機鏡頭的觀看角度而成的「照相寫實主義」(Photographic Art) ;過了二十世紀,電腦成為生活必需品,連藝術也不免數位化,電繪、動畫成為繪畫轉變迄今最新的表現形式。回歸到自身,仍以壓克力的材質、徒手繪畫的做法來創作,有何堅持?或許從美術史某些畫家的經驗與論點裡,我能找出不變的訴求來正反佐證、當作依據。其次將自我創作歸諸於風景畫的脈絡裡,也是認為自己描繪的對象包含生活中的人、人造物與自然環境,得運用主觀思緒構成的一種風景畫。

從繪畫早期的發展來看,畫家觀看以「裸視」,雙眼看見某物的模樣即將此畫下來,連風景畫也不例外,只不過風景畫更不受重視。因為繪畫起源於宗教,其描繪宗教的題材多以自然為背景,說明了有人與人造物(主體),多會與自然環境(客體)做一個配置,但風景畫位居客體,直至題材增多、增廣隨之細分後,才有風景畫的出現。


觀察自然——只對眼睛看得到的感興趣

早期有關風景畫的論點裡,以達文西 (Leonardo da Vinci, 1452—1519) 提出的「觀察自然」最為重要,「風景不只是人物的背景幕,他是以人類所處的整個環境還觀察人,而人類又是大自然中無法分割的一部份」 。達文西所處的文藝復興初期,因為人文主義抬頭,人們觀察世界不再單純以「感官」作為唯一依據,而是運用科學的角度,理性地研究各種事物的本末面貌。當然連繪畫也不例外,達文西身為畫家,將自身置於感知現場,又像是個學者理性地觀看,「對大自然的直接觀察,採取以事實為基礎的眼光」 ,結合透視學、光影學與人體解剖學等知識,忠實反映自然萬物的形態,得出見解後再去創作,進一步與豐富想像結合,創造出自然中沒有的形象。以風景畫來講,達文西認為畫中最主要的元素是「光」,畫家面對自然作畫,先須觀察空氣、光線、晨曦、暮色、雲、水氣、霧氣、雨及雷雨等風景樣貌,仔細觀看自然的規律 ,再服從視覺的指示,用畫筆描繪圖畫於平面之上,但面對繪畫的對象必須處於固定的距離,以某個確定位置的中心光線,使用線條和色彩鮮明呈現描繪出來。

整體說來,達文西對於繪畫的論點,是延續當時的「新柏拉圖主義」(neo-Platonism) ,雖然模仿自然,卻不單純模仿,而是將自然當作繪畫的泉源,從中擷取某些美好與卓越的模型,詳加觀察與複製,將這些自然元素組合構成繪畫,藉著個人筆法把「值得的美與知識」留存下來。 對我而言,達文西就像一個旅人行經某地的風景時,會先探求周遭環境某些細微、隱匿於表象之下的運作,卻依然遵循視覺規範與透視原則去作畫、記錄下當時現存的感受,像是以一種好奇卻不失嚴謹的態度去面對這個世界,不但讓所有人感受到他創作的愉悅,也贏得我深深的認同感,繪畫的描述其作用不遜於直接觀察,反而繪畫會因為自身觀察深淺有所強弱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後現代主義的記憶反思

藝術上的「自然」轉變——以風景畫為主(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