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, 2008的文章

當代繪畫的風景語言——從「去地域性」到「再地域性」 (de-territorialized to re-territorialized)

圖片
鄭在東,《丹鳳山》(油畫,1993) 當我們談論風景繪畫,不可避免地需先說明平面作品的虛幻性。首先我們身處的真實世界是由空間與時間所建構,繪畫卻因合理的虛構與再現而成立,換言之,繪畫空間與真實世界相對即是種虛構和幻象。更加有趣的是,因為繪畫經過現代化階段——試圖將歷史所有的內涵加以破壞,純粹因為想要定位在「現今」的視點,以致當代對於繪畫的立足點,也能接受源自「虛構」而成的觀點。那麼因為虛構帶來的自由性,所以稱呼(或說虛構)當代風景畫為一種語言,也就不為過了。何況繪畫是由畫家的心象發想而成的,目的是為了把相當複雜、重要的概念藉由媒材來傳遞,其特性與「語言」無異,都擁有交流觀念、意見、思想和含義等作用。 新的風景繪畫具有「可辨識性」、「可溝通性」的特性,它表現出來的並非單一事物,僅以一種看它的方式是不足的,換句話說,多元觀看、多層次的角度才得以面對。身處變動無常的當代社會,畫家僅能做的,即是將自身(人)在場、介入與參與等經驗注入於畫作,或藉由痕跡讓時間留存於其上,得以完成作品;接著作品成為可被觀看(審美)的客體,藉由觀者感官產生對話,使得觀者對作品有了感覺與想像,這想像隨即由大腦解讀成一種可(或不可)理解的語言與意象。在這轉換的過程中,我們可以了解畫家總和了感官經驗、過往學識與審美知覺去觀察描寫,雖說常人也做的到,但畫家可貴的地方即在於發現新的觀看方式,並搶先記錄下來、讓自身成為作品的首位觀察者。本文想先說明的,就是任何人對於風景畫都有自我看法,而其作法也有限制的地方,所以前述所謂「當代繪畫的風景語言」,其實只是唯名論的一個假借,試圖藉此定義找出風景畫的一種新可能性,以便和其他風格分別開來,也就是說,此說法並不能全然概括當下出現的風景繪畫,僅能代表一種我所認知的風景視野。本文曾提到當代風景繪畫裡有一畫種特具「唯心意識」,此類風景畫理念從一股對自然陌生又疏離的情感昇華而來,形式上表現出一種「去地域性」與「無歸屬感」的尋常風景面貌。如果我們再深入地探討,將它回歸到當代繪畫渴求文化記憶的特質裡,便會發現其中的風景語言有一個趨勢,即是自「去地域性」到「再地域性」 的步調裡,以下就以畫家鄭在東的作品來作一個說明。 以鄭在東早期七○至八○年代的作品來講,他描繪生活周遭,人物屋宇 、城市山煙與樹木橋樑等,這些景色置於台灣各個角落都說得通,看似十足的尋常景物,但細就其作品,便會發現某些

藝術上的「自然」轉變——以風景畫為主(3)

圖片
第三節 分析自然——主題性的否定 風景畫延續到十九世紀晚期,它就跟其他主題一樣,失去界限,不管是自然的對象或是寓意的主題,已不再嚴格界定。 慢慢在二十世紀這個稱為「現代繪畫」 的時期,風景畫的脈絡如何再次演變,可藉觀察莫內 (Claude Monet, 1840~1926) 與克利 (Paul Klee, 1879~1940) 作品對自然的視點來詳加探究。 莫內,《聖阿得賀塞海邊》(The Beach at Sainte-Adresse, 1867) 在莫內那個年代,仍是受浪漫主義的影響,藝術家要再追求新的目標,試圖提升新的審美觀,不單以感官接受到的物質表象為滿足,還要追求科學知識帶來的視野。以莫內早年「前維德爾時期 (Before Vétheuil, 1878~1881) 」的風格來講,他先把印象派的理論實際操作於畫布上,先在外光下面對景物,接著炭筆起稿,再依分離色調 (division of tones) 的色彩理論 ,藉短筆觸、常塗原色,以藍紫色取代黑色等技法,去描繪水、天空、霧、雪、雲、原野與花草等事物,使得作品用色鮮明,再加上本能觀察到的小色點、在微濕的畫面上平塗大塊色面,說明莫內是用水彩的方式畫油畫(圖五為例),然而他這種通過寫生的方式,發現了過去長期不被注意的色彩現象,而對繪畫色彩產生深遠的影響。 其次以他「後維德爾時期 (After Vétheuil, 1881~1926) 」來看,莫內的題材變成純為自然風景,大部分皆是主題相同的系列作,他透過這不斷探索的過程使其視覺反應十分敏銳,並藉此看出物象在光的照射下逐漸溶解,他能看到到同一物體在不同光線、季節、氣候,與不同時刻的色彩變化。做個小結,莫內的自然是由個人本能、科學理論加上長久觀察而成的,他一生都在探索外光,以便捕捉到光線瞬間真實的改變,這也代表印象派追求時刻變化的視覺現象,不以描繪對象物本身為目的,反而訴諸於物體於光下的視覺印象,那印象即成為一種視覺上的獨立思考,其視點開始「科學分析」起自然來。 克利,《普羅旺斯海岸6》(Coast of Provence 6, 1927) 風景畫延續到克利的作品裡,其風格已從浪漫主義過渡到抽象的層次。但回溯克利的轉變,這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地演變下來。早年他因為巴黎之行發現了達文西、哥雅 (Goya) 與林布蘭 (Rembrandt) 等人的作品,並認為莫內的作品參